穿越七零做知青_第53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531节 (第2/2页)

干的,效益越来越不好,两三个月都没发工资。”
  意思是单位体面是体面,不一定有他这样赚钱。
  徐书记心里微动,问道,“那要是让你再回单位工作呢?”
  “我才不去呢。”老板笑道,“不出来干的时候总怕单位把咱退了,等出来才知道,人有一双手,干什么不赚钱?同志你说是不是 ?”
  这是心里话。不做生意的人,这会儿总有些看不起做生意的,认为人家辛苦,累。
  但还是做成了的才知道这辛苦是多么值得 。
  徐书记吃完,又继续在街上逛了逛 。
  然后发现,边州城区竟然还有人开了一家青山中药店。
  卖的都是制作好的中药。
  他过去一问才知道,这老板还是青山县人,年底跑过来开的店。
  青山县城里和他这样的中药店都开了好几家了。
  他们也不是单做青山的生意,还往边州其他县里和附近的市里做生意。
  这老板以为徐书记是来买中药的,使劲儿吹青山中药的好处。说和省里土特产公司都是合作的,专门往外输出的。
  绝对是正宗的青山药材。
  “我这药材比外面还便宜,可不赚你们钱,我赚的是政府的钱 。”
  徐书记诧异道,“这怎么说?”
  老板笑道,“咱政府说了,咱青山那么多药材总不能光靠人家,咱自己得有销路。就在县里招商,我们要是卖出了药材,政府都给我们补贴的。所以啊,我们都是为了销量,利润特别低。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徐书记不好意思空手走 ,买了一些干灵芝,准备回去泡茶喝。
  可把老板高兴坏了,直说要多给点。
  拿着自己的灵芝,徐书记问道,“青山人现在过的怎么样?”
  “好呢,比以前好。”老板做成了一单生意,这会儿心情很好 ,“街上热闹多了。同志你有空过去玩玩。对了,你想不想做药材生意,要不我给你牵线?”这也是有提成的。
  徐书记:“……”
  下午 ,徐书记才回到办公室。
  这半天时间他比往日里都要用心的去观察自己治理之下的边州人民。
  还是那样穷。
  哪怕就和他之前计划的那样,建设制药厂对城里招工,也改变不了边州的经济。
  只能重走曾经的路而已。
  在这些认知之下,他心里的天平也开始转移了。
  就这么纠结了两天,下面也将年前安排的调查的数据送过来了。
  徐书记坐在办公室里仔细的看数据。
  人多,耕地少,是边州的缺陷。
  农村人口多,城市人口少,也是边州的一个特点。
  而且在计划生育之前,生育并没有控制,二十到三十这个年龄层的年轻人特别多。
  仿佛一项一项的数据都在告诉他,不改变,局面更严峻。
  苏青玉这会儿也在看数据。
  和徐书记不同,她看的心情还算不错。
  这么多的青壮年,是边州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  苏青玉希望能够引导他们,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。
  一部分人留在边州发展基本盘,另外一部分敢想敢拼的同志,则出去冲锋陷阵。
  比如将边州的这些特产销往全国各个城市各个地区。
  光靠土特产公司可不行,还是得靠人。
  未来,她还是要培养一大批的药材商人。将边州的药材都换成钱。
  第469章 第469章
  看完之后, 苏青玉就决定再等两天,现在数据出来了,徐书记肯定是要开会的。到时候 就知道他的决定了。
  她自己也做好了两手准备。
  团结班子自然是最重要的, 可如果观念冲突不可避免, 她就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。
  边州不能再拖了。
  已经晚了这些年,如果再错过, 那就更难了。
  现在已经是90年,再过两年,伟人南巡, 整个经济模式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  市场的竞争力会越发的强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