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章 (第17/17页)
“艳体本来就是迷离惝恍的,”许滇生笑道,“你别钻牛角尖了。” 龚定庵决定看完了再说,下面两首是: 细草秾花各断肠,美人去后有余香。 巫峰挟雨原非梦,洛凌临波太近狂。 日暮藤萝空密密,天寒修竹自苍苍。 回环山水无穷碧,可许相随一泛航? 采采芙蓉洛浦姿,碧栏晴雪落花时。 一溪春水浮山影,尽日灵风飏柳丝。 玉笛闲吹翻旧谱,红牙低拍唱新词。 娉婷合是神仙侣,小谪人间归去迟。 “这第四首是另一回事,何以跟前面三首合在一起?此亦是怪事。” “噢,”许滇生问道,“你是从何处看出,第四首是另一回事?” “这很容易明白。第一,这美人家有朱栏,第四首是碧栏,当然是另一美人家。” “你看得真细。”许滇生笑着问,“有第一,必有第二?” “是啊!第二,前面三首都是人去楼空,第三首结句更为明显,只是生离,并非死别,可是第四首结尾两句,看来是魂归天上了,当然是两回事。” “然则你是怎么个看法?” “我看,根本是虚无缥缈之事。” “噢!”许滇生很注意地问,“何以见得?” “矛盾百出,种种不通。”龚定庵说,“无非杂用神仙的故事,什么刘阮入天台、洛水神仙、巫山神女、裴航同载,连碧桃门巷的薛涛、低唱新词的小红,都拉在里面了。” “定庵,定庵!你真是鬼才。”许滇生大笑,笑停了说,“谁要想在文字上弄狡猾,瞒不过你衡文巨眼!” “别挖苦我了!什么衡文巨眼?”龚定庵不免又有牢骚,“我永远也不会得考差。” “不然。”许滇生说,“等阮中堂回京,入阁办事,他是最赏识你的,不怕不得考差。” “看吧!”龚定庵向窗外望着,有些踌躇,是再谈下去,还是告辞? 流连不去的目的是,想再看到西林太清春一次,但她会不会在此时辞去?或者虽辞于此时,未必再从书房窗外经过,那岂不是白等一场? 这样想着,决定起身告辞。许滇生并未留他小酌,因为西林太清春这天有事要谈,谈的是他胞兄顾少峰的馆地。 原来西林太清春同胞手足五人,她正好居中,上有一兄一姐,下有一弟一妹。一姐亦嫁在王府,一妹叫霞仙,便是阿青;胞弟叫知微,长兄名少峰,以游幕为生,学的是钱谷,原来的东家是河南的一个县官,在任病故。后任有自己的幕友,尤其钱谷一席,关系钱粮税收,非亲信不可。顾少峰失却馆地,只能回京赋闲,已经大半年了。虽有贵戚,但亲贵向不结交汉官,无从为力。西林太清春向来视许家为娘家,顾少峰的事便只有来托许滇生了。 “你上个月跟我提就好了。上个月散馆,我有两个学生改了知县,那时候一说就成,现在时隔一月有余,都领了部照上任去了。不过,”许滇生说,“也许还有机会。你请等一下,我来查查看。” 他是到书房里去查“朝考”的名单。殿试以后的朝考是任用考试,或点庶吉士,或用为部员,或者榜下即用放出去当知县,都在朝考以后决定。许滇生找出名单来,细看了一会儿,仍旧回到他老太太的屋子里,去回复在陪义母闲谈的西林太清春。 “有点希望了。不过要找老七,他的同年赵士襄外放知县,部里掣签,分到山西。赵士襄没有点翰林,意兴阑珊,至今尚无赴任的动静,老七跟他很好,找老七推毂,十九可成。” 许滇生口中的“老七”,是指他的胞弟许乃钊,字信臣,这年——道光十五年乙未的新科翰林。西林太清春比他年长,所以称之为“七弟”。 “七弟不在家,”她问,“是请六哥代为托他呢,还是我自己跟他说?” “我告诉他好了。” 谈完了正事,许滇生问道:“打算什么时候回府?能不能在这里便饭?回头莲生要来。” “噢,好。”太清春欣然应诺,“我跟贝勒说过了,我要晚点回去,看看六嫂的病,能见到莲生就更好了。” 许老太太知道她跟项夫人感情极好,有时在贝勒府受了委屈,只有项夫人是她诉苦的对象,因而体恤地说:“去吧,去吧!看你六嫂去。” 于是许滇生陪着她,到他们夫妇住的那座院落。项夫人小恙初愈,但不能见风,一见太清春,非常亲热,握手并坐,谈了起来,许滇生便悄悄退了出去,在书房里等候项莲生。 项莲生亦是来探望姐姐的病。“只是重伤风,已经退烧了,不过医生叮咛,不能吹风受凉,所以还不能出屋子。”许滇生说,“太清春在她那里,她亦很愿意见见你,回头我们一块儿进去。” 项莲生答应着坐了下来,觉得臀部有什么东西作梗,站起来掀开椅披,发现一顶“折帽”——瓜皮帽的一种,可以折成六瓣,置入口袋。那顶玄色缎子所制的折帽,油光闪亮,红结子已成灰紫色,项莲生一看便笑了。 “定庵来过了?”他问。 “是的。” “这顶帽子,除了定庵,再没有别的主儿。怎么会掉在椅披下面,也真是怪事!” “这不算稀奇。”许滇生说,“那年他在扬州,住在盐商魏家,有一天清早起来,鞋子少一只,遍寻不获。等他走了,魏家拆帐子去洗,才知道他的那只鞋子在床顶上。定庵的行径,往往不是常理所能测度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