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玄宗_第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节 (第2/4页)


  当武延秀乘车向宫城进发的时候,沿途观礼的人们惊奇地发现:傧相竟然是一溜儿知名的弘文学士!人们心里不禁暗自嘀咕:弘文学士为傧相,那么作为新郎的武延秀自然才高八斗了。然仅听说此人最善胡旋舞,什么时候弃舞从文了?
  车驾行至安福门,武延秀下车向上叩拜。这是婚礼的一个重要仪式,名为“拜阁”,即新郎要向岳父母参拜。城门楼上,赫然站立着皇帝李显与皇后韦氏。
  李显夫妇二人脸含微笑,挥手放行。车驾行至承乾殿,礼会使窦怀贞带人入内去请新娘安乐公主。
  然安乐公主迟迟不出来,这也是新娘的惯例,或为了显示娇贵,或为了表示与娘家人恋恋不舍,因而梳妆迟迟不毕。等了一会儿,武延秀顿了顿嗓子,拿出上官婉儿事先替他写好的催妆诗,大声念道:“安乐公主贵,出嫁王侯家,天母亲调粉,日兄怜赐花,催铺百子帐,待障七香书,借问妆成未,东方欲晓霞。”
  武延秀大声读了二十余遍,安乐公主方才眼含泪水走出门外。是时,李显和韦氏也来到门前,韦氏又向安乐公主叮嘱良久,方才用红纱盖着安乐公主的头,众人簇拥其登车而去。
  车驾再行至安福门时,就见相王李旦带领自己的五个儿子拦在那里,此为“障车”环节。相王李旦居前挥手拦阻,其五个儿子马上上前,或阻拦骑手,或挽车辂,显示娘家人留恋之意。
  李隆基作为障车主力在那里上蹿下跳,脸上汗水直流,极尽努力。其心中所思却与笑颜不符:一个二茬的婚礼,何至于如此劳师兴众?
  他们拦阻再三,方才放行。
  入夜,长安城里一片光亮。当初太平公主婚礼时,沿街燃放火烛,以致将街道两旁的树木都烤焦了。今日婚礼的灯火,尤甚于太平公主之时。
  翌日,李显与韦后大会群臣于太极殿。为了庆贺女儿的婚礼,李显不惜血本,拿出数十万锦帛赐给群臣,又宣布大赦天下,全民大酺三日。安乐公主身着翠服款款而出,向父母叩拜两次,再向众大臣叩拜一次。
  眼见公主下拜,众大臣不敢消受,急忙伏地叩拜还礼。
  如此就给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出了个难题,他们毕竟是安乐公主的长辈,说什么也不能如此还礼。
  还是太平公主有急智,她令人取来两个木偶面具,起身向李显禀道:“皇兄生辰已近,太平与攸暨近日合练一木偶舞,容为皇兄助兴。”
  于是,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持木偶面具至殿中翩翩起舞,其舞姿轻灵,颇有韵味。舞罢,李显笑道:“不错,难为镇国公主一片心意了。”其言刚毕,群臣一片叫好声。
  韦后心中也很满意,她知道,太平公主虽名为皇帝祝寿,其实是为祝贺女儿婚礼而舞,毕竟皇帝寿辰还有些许日子。想到这里,韦后嘴角漾起一丝笑意。
  李隆基今日以亲王身份亦入太极殿,看到一向刚强骄傲的姑母如此委屈仰视,心中滋味一时难明。他在那里胡思乱想,忽然身后一指轻触其腰间,他顿时一个激灵,回过头来。
  第二回 韦皇后强插亲信 李令月霸占水碾
  李隆基回头一看,发现一张笑脸面对自己。此人名叫王崇晔,现任殿中省尚衣局尚衣奉御。按说一个五品官员不在今日朝会之列,然尚衣局掌皇帝服御之事,今日安乐公主新婚回拜父母,服御之事不敢有些许差池,王崇晔自平明起就打起精神在这里服侍。
  王崇晔轻声道:“早听说阿瞒兄回京,今日方才得见。大典过后,阿瞒兄一定入敝府小酌几盏。”
  李隆基见太平公主夫妇舞罢,场面有些忙乱,遂后退两步与王崇晔并排,执其手道:“我在潞州日日忆起你,这次回京早想一聚,奈何被大典绊着身子,得罪得罪。”
  王崇晔一笑道:“彼此彼此,公主的事儿忙不完,我们毕竟不能安心相聚。阿瞒兄,愚弟近日又挪了一处新宅子,嗯,明日晚间,我专程去请,我们好好乐一乐。”
  王崇晔是李隆基在京城时熟稔的朋友,此人倜傥任侠,轻财纵酒,长安少年皆以与他相识为荣。李隆基善骑射,爱玩毬,且有吟诗弄乐之雅趣,又是皇家亲王,两人稍一接触,顿时成为知音。王崇晔在与李隆基接触的过程中,发现他还惜字如金,不言则矣,如若开口,必能一语中的,颇有三国时曹操之谋略,遂在密友中称其为“阿瞒”。李隆基毕竟少年心性,很乐于接受这个称号。
  朝会结束,诸人散去,李隆基回府。午后小憩一会之后,想起张暐提起的宝昌寺僧人普润,遂在行囊中捡出张暐之书,再唤过王毛仲和李宜德随行。三人乘马从隆庆坊出发,蹄声嘚嘚,向城西南的宝昌寺行去。
  李隆基到了宝昌寺门前,让两人在门前牵马等候,自己独自入寺。
  闻听沙弥传报相王府临淄王来访,宝昌寺住持普润急忙迎出门外。普润五短身材,肌肉紧绷,头大额宽,眼睛精亮,给人以奇异的初步印象。李隆基眼观普润,心想此人去做一名农夫正合适,做僧人就有些勉强了,张暐是何因缘认识了这个宝贝?他正在胡思乱想间,普润来到面前合十为礼道:“阿弥陀佛,临淄王光临敝寺,阖寺生辉。请临淄王入静室奉茶。”
  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