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(共10册)_第6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6章 (第7/13页)

!”
  张出尘一惊,急急问道:“谁?李密?”
  虬髯客点点头:“他不肯出死力打洛阳。”
  “为什么?”
  “为了保全他自己的实力。他准备自建尊号称‘魏公’……”
  “这样说,不是背叛三哥吗?”张出尘失声惊呼。
  虬髯客不响,李靖也不响。空气僵硬沉重得使她的呼吸都觉得困难了。
  最冷静的还是李靖。“洛口虽富庶,但一隅之地,李密也做不出大事来!”他看着虬髯客说。
  “人,只要有了私心,一切行事,便往往有乖常理了!”虬髯客停了一下,又说,“我曾跟他说,如果洛阳一时拿不下来,不必虚耗时间,间道越过洛阳,会合一起,西取长安。他还是不肯。”
  “总有个理由吧?”
  “他说他的部卒都是山东人,洛阳不下,不肯深入关中。”
  “哼!”李靖冷笑一声,摇摇头,什么话也不想说。
  倒是张出尘提出了极其扼要的一问:“那么,三哥现在对李密到底持什么态度呢?”
  “他说他先建尊号,只是为了易于号召齐鲁两淮的义师,称‘公’而不称‘王’,是准备将来拥戴我登大位。这番话,表面很动听,我不便有别的表示。而且,我绝对不愿见我内部有分裂的情形出现,所以等伤势稍好,我还要到洛口去,跟他彻底谈一谈。”
  “谈当然可以谈。”李靖接着他的话说,“一方面也要早自为计。”
  “你的话一点不错。”虬髯客停了一下,脸上重现坚毅之色,“我的想法是这样:李密既那样说,我就算他的话是有诚意的,一方面我仍旧要亲自去督战谈判;另一方面,我希望你想办法加强我的地位,我说话才有力量。”
  “这只有一个办法。”张出尘说,“早日把潼关拿下来!”
  两人的眼光都落在李靖身上——他却异常沉着,从容考虑,整个情势有了大变化,他的计划也需要更张了。原来,他决定以洛阳为第一目标,攻下洛阳,即使潼关为太原方面所占,仍是可攻可守、进退自如的局面。而现在,看来要以攻取潼关为首要之着。潼关一破,对洛阳守军是一大打击,同时李密的部队也将受到极有力的激励,这士气的消长,可以很快地改变洛阳的命运。
  但是,怎么才能拿下潼关呢?他一直在苦思,而始终尚无善策。
  “药师!”张出尘提醒他,“该你说话了呀!”
  “我当然要讲话。不过这句话,我不讲你们也可以想象到。”李靖以极有力的声音说,“一定得抢在太原之先占潼关!”
  这一说,张出尘的脸上顿现欣慰之色,然而那只如黄梅天偶尔一露的阳光,很快地重新隐藏,仍是阴霾一片——她知道,潼关几乎已是太原方面的囊中之物,力敌智取,两皆无策。
  李靖缓缓地站起身来,在室中蹀躞着。他再一次研究进取的大方略,究竟是硬拼,还是斗智?为了加强虬髯客在李密那里的发言地位和影响力量,如果能以一场硬仗,打下潼关,即使牺牲惨重,在洛口那里可以取得补偿,算来还不失为中策。
  那么,潼关是不是硬拼拼得下来的呢?
  主客异势,强弱悬殊,这场硬仗的结果如何,谁也无法预料,但有一点,李靖是有把握的,他一定可以打一场出色的仗,把部下的力量发挥至顶点。同时,他也准备战死沙场,来报答虬髯客的知遇。
  这样打算停当了,他站住脚,慨然说道:“三哥,我尽力而为。从今天起就开始计划部署,早则十天,迟则半月,领兵出发。”
  “怎么?”虬髯客和张出尘不约而同地发出疑问,因为他们不知道李靖何以改变了智取的主意。
  “作战没有万全之道。”李靖激昂地解释,“战史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先例不胜列举,潼关虽说易守难攻,但自古以来,并无千年不坏的金汤,事在人为,只有怀必死之心,才可以死中求活,杀出一条生路。”
  虬髯客动容了!他了解李靖是为了急于替他打开困境,才有这样拼死的决心,其情可感,但其事并不足取。
  于是,他看了张出尘一眼,意思是招呼她一起来打消李靖的原议。而她却误会了!
  “三哥!”她觉得需要表示明确的态度,“我支持药师的计划!”
  “不,不!”虬髯客大为不安,“药师的计划,完全要不得。”
  “不然……”
  “你听我说……”
  “我志已决……”
  “你先让我说完。”
  李靖和虬髯客,抢着要说话,终于还是张出尘说了句:“你就让三哥先说。”李靖才住了口。
  “药师,你一向是最冷静的,何以此刻失之于如此操切?”虬髯客以长兄的口吻,微带责备地说,“洛阳不下,任何硬攻的手段,皆不可行——就算有稳取潼关的把握也不行!药师,你难道连‘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’这句俗语都记不得了?这里是根本重地,等你倾师而出,洛阳以轻骑袭我,垂手可得。那时你顾此失彼、进退失据,岂不是轻轻毁了我一生心血!”
  李靖精研兵法,自然也深明这层道理,只由于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一念,考虑不免轻率。此时在虬髯客以全局安危相责之下,红了脸,嗫嚅着连话都说不清楚了。
  在虬髯客,既然已把话说开了头,便索性要说个清楚:“咱们的处境,难在三面作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