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(共10册)_第7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7章 (第13/14页)

,他转身离去。孙道士和柳四都在等候,面色凝重,显示了内心的焦急。李靖知道,处理突发的变局,贵在迅速明朗,迁延不决,将会生出其他变故。这就是孙道士他们所以焦急的原因。
  “外面的情况怎么样?”他把他们召入一间僻静的屋中密商。
  “已经近午了,”孙道士望着窗外的日影说,“谣言满天飞,人心惶惶,再不出安民的告示,好好的局面一弄乱,收拾起来可就难了!”
  “大局未定,不可造次。”李靖接着把跟王长谐谈判的经过,扼要地作了报告。
  “王长谐好像要拿咱们跟太原的合作,作为条件,那就向他保证合作好了。”孙道士说。
  “合作要得三哥的同意……”
  “谁真的跟他合作?”孙道士抢着说,“无非诈他一下。”
  “不!”李靖正色说道,“‘兵不厌诈’固然不错,那是指两军对敌之时。跟人谈判,要相见以诚,说一句算一句。”
  “那就只好硬干了!”柳四发表了意见,“咱们的部队已到了南城城外,我带一百人冲锋,斩关开城,放大军进来再说。”
  “这一下势必发生冲突,是迫不得已的最后一着。‘不战而屈人之兵’才是上策。”李靖接下来问道,“城里有多少人马,调查过没有?”
  “大致调查了。”老陈屈指报告,“麒麟山五千,象山三千五,最高的凤凰山也是三千五,小关一千,水关六百,北城五百,南城四千。”
  “为什么北城和南城的守军,相去如此悬殊?”
  “这倒不知道。”
  “所有的人马,都是王长谐的嫡系?”
  “南城不是。”
  “这有点麻烦。”李靖略略想了一下,态度转为沉着,“但是料想亦无大碍。咱们把王长谐的那些部将,找来谈一谈。”
  “怎么个说法?”孙道士建议,“我以为这样说比较好,就说王长谐已经答应归顺,但要问问他们的意思。主将已经作了大决定,偏裨自然不会再有异议。”
  “话是不错。不过……”李靖微带歉意地说,“我想,还是不要骗他们的好。”
  孙道士点点头不响,只叫守卫,把那些被扣的官军将官,都带到大堂,主客双方东西列坐,开始谈判。
  李靖先一一问清了姓名、官阶、驻地,然后劈头就说:“王将军一定要把潼关留给我的朋友李世民,无奈我此刻先到了潼关,请教各位,我该怎么办?”
  诸将面面相觑,默不做声。
  “如果我杀了王将军呢?”
  “那就连我一起杀好了!”
  说这话的人,李靖记得他姓吴,是个“坊主”,把守北城。看他那愿共生死的表示,可以想见他是最忠于王长谐的。
  于是,李靖心里有数了。“吴兄,我是戏言。”他正一正脸色又说,“我不愿意在潼关杀一个人。杨广暴虐无道,各位以仁人之心,自然抱着出斯民于水火的志愿,只是做此官、行此礼,苦于不得其便。现在机会来了,我要求各位跟我合作,把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,好好干一下。我可以告诉各位,我今天来到潼关,并非轻举妄动,侥幸得手。就是现在,我有两万人在潼关外待命,还有五万人在路上,还有更多的人做后备。各位信不信?”
  仍然是没有答复,但他们脸上都是将信将疑、动摇了的表情。
  “各位信也罢,不信也罢,好在马上有事实拿给各位看。不过,我再说一句,我绝不肯也绝不容许有自相残杀的情况出现。所以我现在要请各位表示态度!”
  “你要我们如何表示?”吴坊主问。
  “合作,还是不合作?合作的,我保证重用。不合作也可以,把兵权交出来,我送盘缠走路,不能在潼关逗留。”
  又是一阵沉默,然后有个人脸上,浮现了无可奈何的苦笑。“这真是所谓‘在人檐下过’了!”他自语似的说。
  “在人檐下过,怎敢不低头”,明明是自己解嘲的话,李靖把握机会,赶紧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说:“言重,言重!足下深明大义,我李靖钦佩万分。”
  有了人开端,以后就好办了,问到第二个时,那人便半推半就地表示愿意合作。
  “吴坊主呢?”李靖逐一询问。
  “如果你能对王将军以礼相待,我可以考虑你的要求。”
  “那自然。”李靖平静地答说,“只请吴坊主到后堂问一问王太夫人,就知道我的本意了。”
  “好。希望你心口如一。”
  “千万请放心,吊民伐罪之师,岂可不以信义与天下共见?”李靖拍拍他的肩,转脸问第四个,“足下呢?”
  那人卸冠解甲,答道:“我这就算解除兵权了。”
  李靖沉吟了一下。“士各有志,”他说,“我照我的话做,送你盘缠,出城。”
  最后一个不待李靖开口,却先问道:“你怎么重用我们?”
  “这不一定,愿意带兵的带兵,愿意做幕僚的做幕僚。目前的局面小一点,可是,天下命脉在京洛,京洛的咽喉是潼关,此时此地,还怕没有发展?”
  “好!”那人很爽直,“我愿意带兵。不过,”他又迟疑了,“你放我回去,怎能相信我不对你攻击?”
  李靖从容地点一点头,以平静中透出威严的声音说:“这位兄台的话,问得有理。互信要从行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